環保署指出,加油站油氣回收設施管理辦法係為管制加油站排放之揮發性有機污染物,迄今國內2,627家加油站均已完成油氣回收設施設置,已具體有效降低加油站油氣逸散污染問題,惟仍有民眾反應有加油站員工未經審慎訓練或因應車主要求強制加油等情形,導致加油槍使用方式不當,造成油氣外逸甚至滴落於車輛及地面上,影響空氣品質,因此環保署特別委託財團法人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辦理「加油站油槍正確使用調查宣導計畫」,至加油站調查加油站員工操作加油槍情形及宣導加油時的正確方法,促使加油站業者對員工進行相關工作教育訓練,減少因加油不當造成之揮發性有機物逸散,以維護空氣品質。
環保署表示,加油時,加油槍自動跳停後,如繼續強迫加油會造成油氣回收設備功能失效,造成油氣逸散,環保署呼籲業者及民眾配合培養下列幾項正確的加油習慣,共同做好保護環境工作,環保署將持續與各地方環保局共同宣導,以落實並維護國民健康、生活環境及改善空氣品質,包括:
1.加油時,加油槍跳停後不要強迫加油,要停止加油。
2.開始加油時,不以槍管開啟加油開關,要用手開啟加油開關。
3.使用加油槍時,不摔槍或用力撞擊,要保護油槍免於碰撞。
4.加滿油後,不讓殘油留於油槍中,要讓油滴流回油箱中。
5.不要用手壓槍身,要常保油槍及皮管乾淨,並定期維護保養。
此外,環保署也將持續督導地方環保局加強稽查,如有發現加油站未能維持其油氣回收設備有效操作達一定功能標準,造成油氣洩漏污染環境,依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處份並限期改善。
提供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保處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生活中哪些東西可能有環境荷爾蒙?
目前已知之環境荷爾蒙化學物質約有481種,民眾於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含有環境荷爾蒙物質之生活用品包括塑化劑類(如塑膠製品)、壬基酚類(如清潔劑)、重金屬類(如燈管、化妝品及玩具等)、有機錫類(如油漆)及農藥(如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等)等(如表 1所示)。
表1 生活中可能含有環境荷爾蒙之用品
- 環境荷爾蒙物質
- 主要可能用途 及可能含有環境荷爾蒙之用品
- 鄰苯二甲酸酯類
- 嬰兒奶瓶、柔性嬰兒書籍、磨牙器、奶嘴、保鮮膜、指甲油、香水、髮膠、沐浴乳、乳液、妊娠紋霜、口紅、塑膠容器、可微波塑膠便當、塑膠袋、塑膠餐具(塑膠兒童餐具)。
- 雙酚A(BPA)
- 奶瓶、食品罐頭內膜、CD、水壺、可微波食品容器防火材料、黏合劑、冰箱、運動用品、醫療儀器、家用電子產品等。
- 壬基酚(NP)及壬基酚聚乙氧基醇(NPE)
- 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及農藥添加等乳化劑、製造塑膠、染料、油漆、潤滑油及金屬加工、清潔劑、潤濕劑等。
- 重金屬(鉛、鎘、汞)
- 鉛:含鉛的飾品、玩具、進口食品、陶器、化妝品及傳統藥物等。
- 鎘:製造鎳鎘電池、染料、電鍍金屬及塑膠製造之穩定劑等。
- 汞:體溫計、血壓劑、乾電池、牙科用之銀粉、紅藥水、螺旋形日光燈及日光燈管等。
- 三丁基錫(TBT)類、三酚基錫(TPT)類
- 防腐劑、防霉劑、防菌劑、安定劑、催化劑、殺蟲劑、船舶底部及水產養殖殖網上之抗生物附著塗料、油漆等。
- 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
- 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
資料來源: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www.envi.org.tw/edcs/2.htm。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環保署為與各國共同宣揚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特於6月1日至7月20日舉辦「2012微笑的地球:臭氧層保護宣導多媒體設計簡報比賽活動」,並希望民眾即日起至9月15日期間參加網路票選,選出受民眾認同之簡報作品。
環保署表示,離地面20 ~ 30公里為臭氧濃度最高之區域,稱為「臭氧層」,可以阻隔對地球生態有害的紫外線,且避免人類皮膚癌與白內障。但人類於1930年代開始大量使用的冷媒,包括氟氯碳化物(CFCs)、氟氯烴(HCFCs),以及海龍滅火藥劑等,科學家發現這些物質排放到大氣中,會飄散至平流層,受紫外線分解出氯原子,進一步破壞臭氧層。由於南極的特殊大氣循環現象,上空的臭氧層濃度於每年9至11月明顯降低(臭氧濃度低於220 Dobson Unit),即稱為臭氧層破洞。全球為保護臭氧層,於1987年共同制訂簽署國際公約蒙特婁議定書,攜手管制削減破壞臭氧層物質(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 ODS),科學家預估臭氧層於2060年應可全面恢復正常。全球管制破壞臭氧層物質已25週年,不僅成功保護臭氧層,也對全球氣候變遷做出努力貢獻。
環保署表示,離地面20 ~ 30公里為臭氧濃度最高之區域,稱為「臭氧層」,可以阻隔對地球生態有害的紫外線,且避免人類皮膚癌與白內障。但人類於1930年代開始大量使用的冷媒,包括氟氯碳化物(CFCs)、氟氯烴(HCFCs),以及海龍滅火藥劑等,科學家發現這些物質排放到大氣中,會飄散至平流層,受紫外線分解出氯原子,進一步破壞臭氧層。由於南極的特殊大氣循環現象,上空的臭氧層濃度於每年9至11月明顯降低(臭氧濃度低於220 Dobson Unit),即稱為臭氧層破洞。全球為保護臭氧層,於1987年共同制訂簽署國際公約蒙特婁議定書,攜手管制削減破壞臭氧層物質(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 ODS),科學家預估臭氧層於2060年應可全面恢復正常。全球管制破壞臭氧層物質已25週年,不僅成功保護臭氧層,也對全球氣候變遷做出努力貢獻。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