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回收寶特瓶製作而成的環保球衣,讓臺灣在2014年的世界盃足球賽,也占了一席之地!而這份榮耀的背後,是全民做好資源回收的功勞。環保署今(9月9)日與參加「大專院校學生資源回收體驗營」的同學,再次分享了只要低頭做好資源回收,擡頭就能展望綠色未來的願景,並且邀請環境相關科系在學同學,把握10月17日到19日最後場次課程的機會!
本次體驗營活動已在暑假期間辦理北中南三區共三梯次,環保署葉副署長欣誠特別主持開幕儀式,並講授課程。葉副署長表示,「資源回收」是環境教育的成功案例,但是環境教育不是只有資源回收」、「綠美化」,更重要的,不是只有「環保」,而是「環境」!所以副署長在課程中講了環境教育包括的範圍,再分析資源回收是怎麼成為環境教育的成功案例,希望同學們回去後,除了對環境教育有正確的認知,也能擴展其他環教主題,發展出更多的成功案例。
本體驗營之課程設計,除了資源回收發展、制度建立、執行成果與未來環境發展趨勢進行綜觀介紹,並配合講師演講、影片觀賞及進行資源回收相關議題交流與分組綜合討論,促使參訓學員能將平日於學校習得之環境學術理論與資源回收體驗營課程內容結合,並激發不同的資源回收觀念。另外並安排實務參訪行程,從社區之資源回收行動、執行機關(清潔隊)之資源物分類作業到處理機構的資源物處理再利用,透過從廢棄物產生源到再利用端的一系列參訪,加深所有學員對資源回收物品流向及再利用產品種類之認知。
授課的專家學者均具有多年實務執行經驗,例如實際從事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回收處理作業的業者,就針對資源回收產業發展趨勢與城市礦產之主題,分享其在綠色環保的經驗,使學員得以更貼近環保產業現況。
環保署分析, 參與體驗營活動的學員, 來自北、中、南各大專院校, 各約1/3;其中65%為環境相關科系學生, 29%為碩、博士生。在本次活動中, 也透過前後測問卷之方式, 瞭解學員們對於課程之吸收程度。測驗結果顯示, 在體驗營課程前, 學員們對於資源回收之政策、作法多已具備有基本之概念, 且多會實際執行資源回收作業;於體驗營課程結束後, 對於資源回收相關議題則有更進一步之認知, 對於環保署推動的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之認知程度, 平均約較參加活動前提升17%, 學員們也表示將更積極執行及推動資源回收作業。環保署亦邀請參加學員現身分享本次參與資源回收體驗營之心得, 並對於本次活動提出建言。
環保署表示,自87年回收基管會成立後,政府積極推動資源回收工作,在全體民眾參與之下,資源回收率由87年的5.87%逐漸提升,至102年資源回收率已達到43.02%,每人每日的垃圾產生量也由87年的1.14公斤下降到102年的0.39公斤,顯見資源回收的觀念已深植民眾心裡;而參加本次資源回收體驗營的大專院校學生,於國小階段已接受並參與環保署推動的資源回收作業,目前仍持續資源回收行動,也說明環境教育的功效。
環保署強調,國內未來無論在公共事務之參與,還是產業綠領之人力,都需要環境相關科系的人才。環保署除了將持續推動環境教育及資源回收作業外,由資源回收體驗營舉辦的經驗顯示,「資源回收」是環境教育最能直接體認和實踐的作為。因此環保署將在10月17日到19日加辦1場次的大專生資源回收體驗營活動,讓更多的大專院校環境相關科系在學學生參加。想要深入瞭解資源回收的同學敬請把握難得的機會。
提供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基管會